第4o7章 曲江论医传新术戾气潜踪藏杀机(1 / 8)
曲江论医传新术,戾气潜踪藏杀机
一、辰时曲江启盛会
辰时的长安曲江池畔,晨光如碎金般洒在青砖铺就的广场上,砖缝里还沾着昨夜的露水,蒸腾起淡淡的水汽,混着池面飘来的荷香,让空气里都带着几分清爽。
广场四周栽着两排老槐树,枝桠繁茂,绿叶间挂着的青铜铃随风轻晃,与远处终南山传来的晨钟声隐隐呼应,像是在合奏一曲“医道序曲”
。
广场中央搭着座丈高的木台,台身用终南山松木搭建,木纹里还透着淡淡的松针味,台顶覆着明黄色幔帐,帐角绣着的“医道同源”
四字,是玄宗亲笔题写,笔锋刚劲有力,旁边缀着的青铜铃泛着冷光,铃身刻着的矩尺纹与太极图,与灵枢、素问身上的服饰纹路完全相同,风一吹,铃声“叮叮”
脆响,引得台下等候的医者纷纷抬头张望。
灵枢和素问站在台侧,身上穿着玄宗御赐的青色医袍——袍料是西域进贡的云锦,轻软透气,袍角绣着的墨家矩尺纹与道家太极图相互缠绕,在晨光下泛着淡金,走动时,纹路竟像活过来般,随着动作轻轻流动。
灵枢手里提着的药箱,是墨家传下来的机关箱,箱身刻着的“非攻”
二字泛着冷光,箱里的三齿刀、火神针碰撞出轻响,像墨家机关城深处的晨钟,每一声都透着庄严;素问鬓角的银链垂着枚青铜小鼎,鼎耳锁链绕出的“非攻”
结,与腰间墨家令牌严丝合缝,链坠轻轻颤动,鼎身刻着的微型太极图,正对着终南山的方向,像是在感应着什么。
“待会儿演示新疗法,可得稳住,”
素问压低声音,指尖轻轻捏了捏灵枢的衣袖——她能感觉到,灵枢的手心里全是汗,毕竟这是第一次在天下医者面前展示新术,万一出岔子,不仅新疗法推广会受阻,连墨家医道传承千年的名声都可能受损,“老妪婆婆说过,‘医道重在本心,不在场面,只要能救人,就不怕旁人质疑’。
你看台下的医者,他们眼神里都是期待,不是恶意。”
灵枢深吸一口气,抬手摸了摸怀里的《墨道医经》残页——残页昨晚突然烫,符光透过书页,映出终南山的虚影:老妪被绑在青铜柱上,圣火在她身后剧烈摇曳,她手里紧紧攥着青铜棺钥匙,嘴型像是在喊“盛会有诈,傀儡藏于医者中”
,这画面让他心里始终悬着块石头。
“放心,我们有李三、春桃的康复见证,还有医经残页当凭据,错不了。”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忍不住望向广场入口——那里人群涌动,各地医者穿着不同服饰,江南医者穿青布短衫,腰间挂着竹制药箱;北方医者着厚布长袍,怀里揣着暖手的青铜药壶;西域医者则戴尖顶帽,腰间挂着青铜匕,却都带着药箱,眼神里满是对医术的渴望。
只是人群中,三个穿灰布衫的人格外扎眼,他们低着头,眼神躲闪,腰间鼓鼓囊囊像是藏着什么,一靠近灵枢的青铜符,符就隔着衣料轻轻烫,泛出极淡的金光。
“吉时到!
大唐医学交流盛会,启幕!”
随着司仪高亢的喊声,广场上的三十六盏青铜鹤灯突然集体亮起,灯芯泛着淡金,与灵枢袖中青铜符产生强烈共鸣,灯影在地面投出无数个“医”
字,这些“医”
字自动聚拢,竟与木台上的“医道同源”
图案完全重合,形成个巨大的“医阵”
,引得台下医者纷纷惊叹:“这是怎么回事?灯影还能拼图案?”
“太神奇了,难道是道家的法术?”
玄宗坐在观礼台中央,龙袍上的金线在晨光下闪着光,袍角绣着的五爪金龙,与木台幔帐的明黄色相互映衬,更显帝王威严。
他面前的案上,摆着尊三足青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