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典阁纂经传万代戾气窥卷藏凶机(1 / 11)

加入书签

典阁纂经传万代,戾气窥卷藏凶机

一、辰时编纂阁启工

辰时的长安太医院,晨雾如轻纱般裹着“典籍编纂阁”

,朱红门扉由终南山松木打造,木纹里透着淡淡的松针药香,门扉上刻着的墨家矩尺纹与道家太极图相互缠绕,纹路间嵌着极细的青铜丝,在晨光下泛着淡金,轻轻触碰,丝端竟传来极细的“嗡”

响——是墨家机关术特有的“引气丝”

,能感应戾气靠近。

阁内的青铜书架顶天立地,架身刻着“草木有灵,医道无疆”

八字,是墨瑶祖师亲笔所刻,架上摆满了泛黄的医典:中原的《黄帝内经》封皮用蚕丝装订,边角虽已磨损,却仍完好;《伤寒杂病论》的扉页上,还留着历代医者的批注,墨迹深浅不一,见证着医道传承;西域的《火神医典》则用骆驼皮做封皮,上面烫着金色的火神纹,与阿卜杜拉腰间的弯刀纹路相同;道家的《阴阳医理》书页泛着淡青,是用道家“镇邪纸”

制成,水火不侵。

每本典籍的封皮都贴着墨家机关符,符面刻着“非攻”

二字,泛着微光,防止被戾气污染。

灵枢和素问站在阁中央的木台前,身着融合三家元素的青色医袍——袍料是西域进贡的云锦,轻软透气,领口绣着墨家“兼爱”

二字,用金线绣成,在晨光下闪着光;袖口缀着西域火绒草纹样,草叶泛着淡青,一靠近圣火就会亮;下摆则绣着道家阴阳鱼,鱼眼用青铜丝点缀,走动时,阴阳鱼竟像活过来般轻轻转动。

木台上摊着的《医道融贯典》泛着青金,书页是用墨家“九蒸九晒”

的麻纸制成,边角嵌着极细的青铜片,与案上的圣火盏产生共鸣——圣火盏是墨家传下来的“聚魂盏”

,灯芯用圣火余烬制成,泛着淡金,跳动的频率竟与书页上的字迹隐隐呼应,字迹随着灯芯的跳动,偶尔会泛出极细的金纹。

“今日编纂阁启工,要将新疗法、临床经验与三家医理融贯成典,”

灵枢的声音沉稳,透过阁内墨家传下的“扩音螺”

——螺壳上刻着矩尺纹,能将声音放大且不失真,传遍整个阁楼,阁内的二十位编纂者皆屏息聆听。

这些编纂者来自不同流派:传习所的弟子沈青、苏晓,曾亲历宫廷疫情与融合阁危机,对新疗法极为熟悉;西域医者阿卜杜拉、娜菲莎,带来了西域《火神医典》的孤本,能补充西域医理细节;道家方士玄机子,是清虚观的资深道长,精通阴阳理论与子午流注;还有太医院的三位老御医,行医数十年,临床经验丰富,能校验古方与新疗法的异同。

“这不是普通的整理,是要让墨家‘兼爱济世’的医道、西域‘祛邪快准’的精髓、道家‘阴阳平衡’的智慧,传之后世,救万民于疾苦,”

灵枢顿了顿,伸手翻开《医道融贯典》,指尖划过书页上的“融气阵”

图谱——图谱用朱砂绘制,旁边还贴着片干燥的火绒草,草叶泛着淡青,一靠近指尖就轻轻颤动。

突然,图谱泛出微光,浮现出墨瑶祖师的小字批注,字迹淡金,像是用圣火写就:“典成需借圣火魂,三家信物定乾坤,缺一不可。”

“墨瑶祖师早有预示,”

灵枢抬头望向众人,眼神满是坚定,“我们要将临床验证过的‘放血活血合流术’‘融气汤配方’‘机关脉诊法’一一整理,每个疗法都要附上图谱、病例与注意事项;还要补充西域火绒草的炮制方法——需用圣火熏烤三次,去除寒性;道家子午流注的应用细节——不同时辰对应的经脉与施术要点,让后世医者能学、能用、能传,不会因时代变迁而丢了精髓。”

素问捧着墨家机关笔记本,走到木台旁——笔记本是按《墨道机关谱》制作的,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