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道墨医会传天下圣火鉴异动示终南(3 / 10)
、带着墨绿纹路的火绒草、泛着幽蓝的水晶棺碎片仿制品,每样药材旁都放着一张纸条,标注着名称与功效。
医会的论道环节由李御医主持,他端坐在上,手中握着惊堂木,待厅内安静下来,才缓缓开口:“昨日有医者问,‘道墨融贯祛戾汤’能解水晶棺戾毒,究竟是何原理。
今日便请灵枢先生详解此方,若有不同见解,诸位尽可提出——医道本就需辩而后明,不必有所顾忌。”
灵枢起身走到案前,先对着众人拱手行礼,才拿起案上的圣火朱砂,声音清晰有力:“‘道墨融贯祛戾汤’能解水晶棺戾毒,关键在‘融’字。
此方以墨家圣火朱砂为引,这朱砂需经终南山圣火淬炼九九八十一天,内含阳火之气,能破水晶棺的极寒戾毒;再用道家阴阳水调和——子时取井水,性寒,午时取河水,性温,两者按一比一的比例混合,能平衡圣火朱砂的烈性,避免伤了患者经脉。”
他顿了顿,又拿起案上的艾草、黄芪与火绒草:“辅以艾草三钱驱寒、黄芪五钱补气、火绒草二钱祛戾,此三味草药需用圣火灰烬水浸泡一个时辰,激活其祛戾之力。
最关键的是,熬制此方需用墨家镇邪鼎——鼎身刻着‘坎、离、震、巽’四象矩尺纹,能引地脉阳气,与圣火朱砂产生共鸣,将药液中的阳火之气挥到极致,方能彻底净化水晶棺戾毒。”
话音刚落,坐在右侧的一位岭南老医者便起身质疑。
这位老医者姓王,在岭南行医四十余年,擅长治疗湿热病症,他捻着胡须,声音带着几分审慎:“灵枢先生此言差矣!
传统医理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水晶棺戾毒属极寒,用圣火朱砂这般烈药,若患者是老人、孩童或体质虚弱者,岂不是会火上浇油,伤了心脉?去年岭南有位患者,就是因服用了过烈的驱寒药,最后口鼻出血而亡啊!”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不少医者纷纷点头,显然也有同样的顾虑。
灵枢却不慌不忙,从案下取出两只陶碗,一只倒入普通热水,一只倒入提前准备好的“道墨融贯祛戾汤”
药液,又拿出两片新鲜的试毒叶,分别放入碗中。
不过片刻,普通热水中的试毒叶便泛出淡绿,边缘微微卷曲;而药液中的试毒叶,不仅没有被灼伤,反而从之前沾染的淡绿渐渐恢复成嫩绿,叶脉清晰可见。
“王老丈请看,”
灵枢指着两只碗,“圣火朱砂虽烈,却有阴阳水调和其性,再借镇邪鼎的地脉阳气缓其药力,药液入体后,只会驱寒祛戾,不会伤脉。
去年疫灾时,我们曾用此方治疗过一位八十岁的老妇人,她患了‘返戾症’,绿斑已蔓延至胸口,服药三剂后,不仅绿斑消退,脉气反而比之前更足,如今还能在家中织布呢。”
王老丈快步上前,仔细查看两只碗中的试毒叶,又俯身闻了闻药液的气息——药液虽带着圣火朱砂的烈意,却又有一股温和的药香中和,并不刺鼻。
他不禁面露愧色,对着灵枢拱手:“灵枢先生所言极是!
是老夫固步自封,只知传统医理,却不知道墨融合有此精妙调和之法。
老夫这就回去,将此方记下来,若岭南再遇寒戾之症,也好有个应对。”
灵枢连忙回礼:“王老丈客气了!
医道本就需要交流,您的顾虑也提醒了我们——日后推广此方,需在医案中详细标注患者体质的判断方法,避免误用。”
这时,素问也起身补充道:“其实道家医理中,也有‘以阳制阴’之说,只是以往多靠医者自身修为引导阳气,效果有限。
而墨家的圣火、机关,恰好为‘以阳制阴’提供了外力辅助。
比如我们常用的香薰疗法,道家‘焚香避邪’之术需借天地阳气,可寻常焚香只能驱驱小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