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双医灵兴学传医道地脉动觉醒承使命(2 / 13)
玄虚,多涉鬼神,纳入官学,恐误导学子,坏了大宋传统医道传承!”
几位保守派官员纷纷附和,兵部尚书李大人也上前说道:“陛下,王大人所言极是!
医道乃济世之学,需以严谨传统为基,不可轻信旁门左道。
灵枢、素问二人虽有功,却也不能因此打乱大宋医道传承的根基!”
殿内一时争论不休,文官中的保守派与支持改革的官员各执一词,武将们则大多沉默,只是偶尔用余光打量着灵枢与素问,眼中满是好奇——他们对医道不懂,却对灵枢腰间的三齿刀与素问鬓角的青铜小鼎颇有兴趣,毕竟这两件器物在平定疫灾时,曾显露出不凡的力量。
檀香与紧张的气息交织,连殿外传来的鸟鸣声,都显得格外刺耳。
灵枢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却没有丝毫急躁。
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巴掌大的改良脉诊仪与一个小型青铜香器,小心翼翼地放在殿中靠近龙椅的楠木案上——这是他特意带来的实物,为的就是让百官亲眼见识道墨医道的价值。
“诸位大人,道墨医道绝非旁门左道!”
灵枢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目光扫过反对的官员,“此脉诊仪按墨家《墨道医器录》中的机关原理制作,仪盘嵌入十二枚圣火淬炼的银针,能在一炷香内完成对人体十二经脉的检测,精准判断是否感染戾毒,去年疫灾时,臣等用它一日诊断两百余位百姓,比传统脉诊快了三倍不止;此青铜香器则融合了道家‘纯阳咒’与墨家聚阳机关,点燃后青烟可净化方圆五丈内的隐性戾毒,安业坊推广香薰疗法后,再无新增病例,保护了数万百姓。”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两片新鲜的试毒叶与两个陶碗,一个碗中倒入普通的驱寒汤药,一个碗中倒入“道墨融贯祛戾汤”
的药液,再将试毒叶分别放入两个碗中。
不过片刻,普通汤药中的试毒叶便泛出淡绿,边缘微微卷曲,显露出被戾毒污染的迹象;而“道墨融贯祛戾汤”
中的试毒叶,不仅没有被污染,反而从之前沾染的淡绿渐渐恢复成嫩绿,叶脉清晰可见,充满生机。
“诸位大人请看,”
灵枢指着两个碗中的试毒叶,语气带着几分痛心,“去年疫灾,若传统医道能解水晶棺戾毒,何至于有数千百姓丧生?医道之本,在于治病救人,而非固守门户之见!
道墨融合医道,并非要取代传统医道,而是要补充其不足,让大宋医者既能治寻常病症,又能应对邪祟之灾,这难道不是大宋之幸、百姓之幸?”
太医院院正李御医从文官队列中走出,他已年过七旬,须皆白,却精神矍铄。
他对着宋徽宗躬身行礼,声音带着老臣的威严与恳切:“陛下,灵枢、素问所言极是!
老臣研习医道五十载,从太医院医徒做到院正,深知传统医道之局限——遇邪祟戾毒,多是‘以毒攻毒’,副作用极大;遇疑难杂症,多是‘试药诊治’,耗时耗力。
道墨融合医道,以墨家机关补医器之缺,以道家阴阳补辨症之短,实乃医道之革新!
老臣愿辞去太医院院正之职,入学府任教,辅佐灵枢、素问二位先生,为大宋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宋徽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
他走下龙椅,缓步走到楠木案前,先是拿起改良脉诊仪,仔细查看仪盘上的银针与矩尺纹,又拿起青铜香器,放在鼻尖轻嗅——香器中残留的药香清新淡雅,与寻常熏香截然不同。
最后,他翻看了灵枢递上的《道墨医典》初稿,页面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与清晰的图谱,显露出编写者的用心。
“朕准奏!”
宋徽宗放下手中的医典,语气坚定,目光扫过殿内百官,“即日起,设立‘大宋医道学府’,拨付黄金五百两、绸缎千匹,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