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医魂融墨书诗画残踪隐卷撼文枢(2 / 7)
印书的墨汁、版片都是从哪里来的?”
沈墨皱眉回忆:“墨汁是从城西‘松烟阁’买的,版片是本地木匠做的。
昨天刚进了一批墨汁,今天印书就出现了问题!”
灵枢立刻让沈墨暂停印书,用圣火灰烬净化所有墨汁与版片。
“余孽真是无孔不入,”
素问轻声说,“之前污染水源、医具,现在竟想借医书——百姓们信任这些书,若带着残踪气,后果不堪设想。”
沈墨眼中闪过一丝愤怒,握紧腰间的青铜矩尺:“晚辈这就去查松烟阁!
敢用墨汁害人,绝不能饶了他们!”
灵枢点头,叮嘱道:“小心行事,若现异常,立刻用机关螺联系我们。
医书是传医道的关键,绝不能让余孽毁了它。”
沈墨带着几位墨家后人匆匆离去,灵枢与素问则留在书坊,检查已印好的医书,用圣火灰烬净化泛绿的书页。
朝阳透过书坊的窗棂,洒在堆叠的医书上,机关纸泛着的淡金与圣火灰烬的金红交织,像一道守护医道的屏障——医与文的交融,既是传承的力量,也成了与余孽较量的新战场。
二、巳时画院绘医魂:丹青染就道墨心
巳时的汴京“清晖画院”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院内的青石板上,映出廊下悬挂的画作——有的画着终南山圣火潭,有的画着百姓义诊的场景,还有的画着草药图谱,每幅画旁都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画中蕴含的医理,这是画院院长苏清瑶起的“医画展”
,旨在用丹青传播道墨医道。
苏清瑶是汴京有名的女画家,擅长“工笔重彩”
,更难得的是,她懂医理,曾跟着素问学习草药辨识,笔下的医画既美观又实用。
此刻,她正站在画案前,绘制一幅《灵枢素问郊野义诊图》:画中,灵枢蹲在地上为孩童治伤,腰间的三齿刀泛着淡金;素问教妇人们做香囊,鬓角的青铜小鼎清晰可见;周围的百姓捧着粟米糕、蔬菜,却被婉拒;背景的银杏林里,飘着的落叶上竟藏着极小的矩尺纹与太极图——这是她特意加入的道墨元素,暗合“墨隐道兴”
的传承。
“苏院长,您这幅画真是神了!”
一位年轻画师凑上前,指着画中的灵枢,“您把灵枢先生的温和与坚定都画出来了,尤其是他递刀鞘给孩童的动作,太传神了!”
苏清瑶微微一笑,蘸了一点用圣火草汁调和的金红颜料,为画中的圣火草上色:“画医画,不能只画形,更要画‘魂’——灵枢先生与素问大夫的魂,是‘兼爱济世’;道墨医道的魂,是‘阴阳相融’。
你看这圣火草,用圣火草汁上色,既好看,又能防虫,还藏着阳火之气,百姓挂在家里,能防残踪气。”
画师们纷纷点头,有的拿起画笔,临摹墙上的草药图谱;有的则为画作题字,将医理写成诗句,比如在《圣火草图》旁题“金红一点燃阳火,邪祟难侵护万家”
。
灵枢与素问走进画院时,正看到几位百姓围着一幅《草药辨识图》讨论:“你看这艾草,叶边有锯齿,画得真清楚,以后上山采药就不怕认错了!”
“这苍术的根是黄的,画得跟真的一样,苏院长真是用心了!”
苏清瑶看到灵枢与素问,连忙放下画笔,迎了上来:“灵枢先生!
素问大夫!
你们怎么来了?快看看我新画的义诊图,还没完成,想请你们提提意见。”
灵枢走到画案前,目光落在画中的圣火草上,突然皱起眉头:“苏院长,你这圣火草的颜色……”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画中的圣火草竟从金红变成了淡绿,与残踪气的颜色一致!
苏清瑶脸色一变,伸手触摸颜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