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医护耆老安晚岁残踪缠鬓撼医心(1 / 10)
医护耆老安晚岁,残踪缠鬓撼医心
一、辰时颐年堂诊老疾:道墨合方解痹痛
辰时的汴京城西“颐年堂”
,晨雾如揉碎的薄纱般漫过院中的老槐树——这棵槐树已有百年树龄,枝干粗壮如虬龙,树皮上还留着孩童刻下的歪扭“福”
字,此刻被雾霭晕得朦胧,树影婆娑间,细碎的光斑落在铺着青石板的小径上,像撒了一把碎银。
堂前的藤椅特意选了最粗壮的老藤编织,椅面铺着三层厚棉垫,垫面绣着“松鹤延年”
图案,久坐也不会硌得慌;椅旁的青铜暖炉是墨家机关样式,炉身刻着细密的散热孔,里面燃着晒干的艾草,袅袅青烟带着温和的药香,混着院角腊梅的清冽香气,酿成一股让老人安心的“颐年气”
,吸一口都觉得筋骨舒展。
这是灵枢与素问专为老年人设立的“老年医馆”
,连细节都透着贴心——门槛比普通医馆低三寸,方便老人跨进;诊查床按墨家机关术改良,床板下藏着四层青铜弹簧,转动侧面的桃木旋钮,床板能从水平缓慢倾斜至三十度,老人不用费力起身就能坐起;床头装着弧形扶手,扶手上缠着防滑棉绳,避免老人抓手时打滑。
今日辰时第一位踏进门的,是城郊的张阿公。
他年逾七旬,头白得像落了层雪,用一根青布带简单束在脑后;身上穿着洗得白的粗布棉袄,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由十三岁的孙子小宝搀扶着,每走一步,右腿都微微向外撇,右手紧紧按着膝盖,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额头还渗着细密的冷汗。
“灵枢先生,”
张阿公的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每说一个字都要喘口气,“这膝盖疼了快半年了,天阴下雨时更甚,疼得连炕都下不来,只能靠小宝端水喂饭;之前在镇上贴了不少膏药,贴得皮肤都烂了,还是不管用,您快给看看,是不是要瘫了?我可不想拖累小宝……”
灵枢连忙起身,动作轻缓得像怕碰碎易碎的瓷器。
他身着青布长衫,腰间的三齿刀特意用厚布套裹着,只露出刀柄上刻着的墨家矩尺纹,少了几分锋芒,多了几分温和。
“阿公莫慌,”
灵枢的声音放得极柔,像春风拂过麦田,“先坐下来歇歇,我们慢慢看。
小宝,帮爷爷把棉袄的扣子松两颗,别闷着。”
张阿公在藤椅上坐稳,小宝贴心地帮他松开领口的扣子。
灵枢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卷起张阿公的裤腿——膝盖处微微肿胀,皮肤泛着暗红,像被冻住的熟虾,按下去时,张阿公疼得倒抽一口冷气,小腿都微微抖。
“是风寒湿痹,”
灵枢指尖轻搭在张阿公的腕脉上,脉象沉而迟,像冬日里结了薄冰的溪流,“道家讲‘老年多虚,易受外邪’,您年纪大了,气血走得慢,去年冬天又淋了雨,风寒湿邪就趁机钻进了关节缝;墨家则有‘通痹机关方’,用器械配合汤药,能像通水管似的疏通经络,把邪祟赶出去。”
墨家传人墨松此时捧着一台“关节按摩机关仪”
走来,她穿着淡灰布裙,袖口挽至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小臂上还沾着些许青铜粉末——是调试器械时蹭上的。
这仪器是青铜制的,形似护膝,弧度刚好贴合老年人的膝盖曲线,内侧嵌着极细的青铜凸起,按膝关节的血海、梁丘、犊鼻三穴排列,凸起顶端打磨得圆润如珍珠,不会划伤皮肤;仪器侧面装着微型齿轮旋钮,刻着“轻、中、重”
三字,转动时能调节凸起的按摩力度与频率。
“灵枢先生,这按摩仪按墨家‘柔压通痹’原理制作,”
墨松将仪器轻轻套在张阿公膝盖上,先转至“轻”
档,“您试试,力度要是不够再跟我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