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医护耆老安晚岁残踪缠鬓撼医心(4 / 10)
色变得苍白:“头晕……天旋地转的,好像房子在转……”
灵枢快步上前,取下她头边的安神枕,现枕头的粗布套上竟泛着幽绿,像一层薄苔;拆开布套,机关盒里的香薰囊里,竟藏着一块米粒大小的寒戾石碎片,碎片上刻着极细的纹路,泛着阴冷的幽绿。
他取来试毒叶,贴在碎片上,叶片瞬间焦黑:“余孽在护老器械中藏残踪气!
他们想让老人病情反复,让儿女觉得我们的方法没用,从而对我们的医道产生怀疑!”
墨松立刻从药箱中取出圣火灰烬,用绢布蘸着,轻轻擦拭安神枕与助听筒,幽绿的颜色渐渐被金红取代;素问则取来三根极细的银针,快刺入李阿婆的百会、风池、合谷三穴,动作快而准,李阿婆的头晕很快就缓解了。
“阿婆别担心,”
素问轻声说,“残踪气刚侵入,我们已经净化了,您再歇会儿,喝碗温水就没事了。
墨松,你去检查所有助老器械,尤其是机关盒、耳塞这些小零件,绝不能让邪祟留在后院!”
墨松点头,攥着寒戾石碎片快步离去;阳光重新洒在后院,器械的金红与圣火灰烬的光芒交织,李阿婆喝了温水,脸色也渐渐恢复红润。
灵枢望着这一幕,心中清楚:老人是家中的根,根稳了,家才稳;护老器械是守护根的工具,这些器械不仅要好用、安全,还要能抵御邪祟,他们必须守住这些器械,不让余孽伤害任何一位老人,不让家庭的根基被动摇。
三、午时食疗养身安晚岁:食养结合护耆年
午时的阳光炽热得像泼了一层熔金,却被颐年堂前院的梧桐树叶筛成细碎的光斑,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
前院的空地上,摆着十多张藤椅,围满了前来学习的老人与儿女,约莫有五十余人——有白苍苍的阿公阿婆,有推着轮椅来的偏瘫老人,还有年轻的儿媳、女婿,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本墨家机关纸制作的《老年食疗录》。
这纸是终南山韧皮混圣火草纤维制成的,质地柔韧,不怕折、不怕潮,书页边缘泛着淡金的圣火草纤维光泽;书上用彩墨画着老年常见病症的食疗方,还配着简单的制作步骤图(如小米粥的熬煮步骤、养生糕的压模方法),图旁用大号字体标注着“少油”
“少盐”
“软烂”
等注意事项,方便老人看清、看懂。
这是灵枢与素问开设的“老年食疗课堂”
——他们知道,很多老人因牙口不好、消化弱,吃饭成了难题;有的儿女不懂老年饮食养护,给老人吃油腻的红烧肉、甜腻的糕点,导致老人积食、腹泻;有的老人则因口味重,吃太多盐,伤了肾脏。
开设这课堂,就是想教大家用“食养”
代替“药养”
,让老人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既安全又舒服。
素问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身着淡紫襦裙,裙摆被风吹得轻轻飘动。
她手中捧着《老年食疗录》,声音温和却坚定,像春风拂过麦田:“各位阿公阿婆、兄弟姐妹们,老年人体质弱,脏腑像用久了的旧锅,经不起猛火煮,所以‘用药不如食养’——食养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调理身体,不会伤着根本。
今日我先教大家‘健脾养胃食疗方’,适合牙口不好、容易积食的老人。”
她翻开《老年食疗录》,指着其中一页:“三岁以下的孩子吃粥要稀,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吃粥也要稀——小米要选新米,颗粒饱满的,提前泡一个时辰;山药要选面山药,蒸熟后捣成泥,与小米一起熬,熬的时候要不停搅拌,避免糊底,粥要熬得像浆糊一样,不用嚼就能咽;若有便秘的阿公阿婆,可在粥快熬好时加少许芝麻粉,芝麻要磨得细如面粉,能润肠通便,比吃泻药安全——泻药吃多了会拉得浑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