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慈济济世护贫弱残踪袭善撼医仁(1 / 7)
慈济济世护贫弱,残踪袭善撼医仁
一、辰时慈济堂开馆济贫:道墨同善启仁程
辰时的汴京城南,晨雾如薄纱般漫过“慈济堂”
的朱漆大门,门楣上悬挂的青铜匾额刻着“济世仁心”
四字,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堂内的青石板地面铺着粗布垫,避免贫困百姓摔倒;墙角的“公益器械架”
上,整齐摆放着墨家便携诊疗箱、药材分装仪、体质监测盒,空气中弥漫着甘草、薄荷的清甜气息,与院角金银花的淡香交织,酿成一股让人安心的“慈济气”
——这是灵枢与素问联合墨家传人设立的慈善医馆,所有诊疗、药材全免费,连器械都是墨家特制的便携款,方便日后深入山区义诊。
今日是慈济堂开馆日,辰时不到,门前已排起长队。
第一位走进医馆的,是城郊的李大娘。
她身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衫,背着一个瘦弱的孩童,孩童面色蜡黄,呼吸微弱。
“灵枢先生,”
李大娘声音带着颤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求您救救我的孙儿!
他烧三天了,喝了草药也不管用,家里实在没钱看大夫,再拖下去,我怕……我怕他活不成了!”
灵枢快步上前,扶起李大娘,语气温和却坚定:“大娘快起来,我们开这慈济堂,就是为了帮没钱看病的百姓。
道家讲‘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治病救人本就是医者的本分,您放心,我们定会治好您孙儿。”
墨家传人墨善此时捧着“便携诊疗箱”
走来,箱子是青铜制的,分上下两层,上层放着银针、试毒叶,下层装着常用药材,箱盖内侧刻着墨家矩尺纹,能保持药材新鲜。
“灵枢先生,这箱子按墨家‘便携济世’原理制作,”
墨善打开箱子,取出体温计(墨家特制的青铜测温仪),“先测测孩童体温,再用体质监测仪看看情况,很快就能确诊。”
素问则轻轻抱起孩童,指尖搭在他的腕脉上,眉头微蹙:“是风寒入体引的高热,还好没伤及脏腑。
墨善,取‘清热退烧汤’来;灵枢兄,你用针灸刺大椎、曲池穴,帮孩童快降温。”
灵枢取出银针,精准刺入穴位,孩童的眉头渐渐舒展;墨善则将温热的汤药喂进孩童口中,片刻后,孩童的呼吸渐渐平稳,脸色也红润了几分。
“退烧了!
真的退烧了!”
李大娘激动得热泪盈眶,再次跪倒在地,“多谢先生大夫!
你们就是活菩萨啊!
要是没有这慈济堂,我的孙儿就真的没救了!”
灵枢扶起她,递过一包草药:“大娘,这是三日的药量,每日熬一碗给孩童喝,喝完就能彻底痊愈。
以后有不舒服的,随时来慈济堂,我们免费为您诊治。”
此时,医馆外传来一阵喧哗,一位身着锦缎的富商带着家丁走来,看到排队的百姓,皱眉道:“你们这医馆真的免费?不会是骗人的吧?我听说有的医馆打着免费的幌子,实则暗中收钱!”
墨善上前一步,语气平静却有力:“这位老爷,我们慈济堂的药材、器械,都是墨家传人与道家弟子捐赠的,分文不取。
您若不信,可以看看这墙上的‘济世公约’,上面写得明明白白,若有大夫收钱,任凭百姓处置。”
富商望着墙上的公约,又看了看正在免费拿药的百姓,眼中露出愧疚:“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我愿意捐一百两银子,支持你们的慈济堂,也算是为百姓尽一份力。”
灵枢笑着点头:“多谢老爷慷慨!
我们正打算成立医疗救助基金,您的捐款,能帮到更多像李大娘这样的家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