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熙熙攘攘 皆为利往(2 / 3)
乎嘞!”邢父停下来买了半斤,用纸袋装好递给他:“你小时候最爱吃这个,趁热尝。”邢成义捏起一个,烫得直甩手,咬开一口,外酥里软,满是萝卜的清甜。
往里走,摊位更密了。卖春联的还没撤摊,红底黑字的对联挂在竹竿上,风一吹哗啦啦响,摊主还在吆喝:“年没过完呢,贴副春联添喜气!”旁边是卖青菜的,菠菜、芹菜带着雪水,用稻草捆成小把,大爷蹲在地上,手里的烟袋锅冒着火星,跟买主讨价还价:“都是自家种的,没打药,三块钱两把,不能再少了!”邢成义看见有个穿军大衣的小伙,正蹲在卖鞭炮的摊位前挑烟花,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零钱,眼里满是盼头——这是年后第一个集,大人们还没忙起农活,孩子也还没开学,都想趁着热闹再寻点乐子。
走到布摊前,邢母早就跟摊主熟络起来。摊位上的布五颜六色,灯芯绒、纯棉布堆得像小山,摊主是个中年妇女,拿着软尺给邢母量尺寸:“你家小子穿这个藏青色正好,耐脏,做棉袄也厚实。”邢父在一旁搭话:“再扯块碎花布,给你妈也做件罩衣。”邢母嘴上嗔怪“家里还有呢”,手却摸了摸那块粉色碎花布,眼里透着欢喜。邢成义看着布摊旁的缝纫机,“咔嗒咔嗒”响着,线轴转得飞快,想起小时候邢母给他做的棉袄,针脚里全是暖。
集尾是卖吃食的,糖糕、菜角在油锅里冒着泡,刚出锅的糖炒栗子裹着黑砂,热气腾腾。邢父买了袋栗子,剥了一个递给邢成义,甜糯的果肉带着焦香,比bJ超市里卖的还好吃。正吃着,忽然听见有人喊他,转头见是同学三凯,骑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车后座捆着袋化肥:“成义!你也来赶集?”俩人站在路边聊了两句,三凯说年后要去县城打工,还约着下次回来再聚,说着就骑上车往家赶,车铃“叮铃”响着,消失在人群里。
快晌午时,三人拎着东西往回走。邢成义手里的布袋子装着丸子、栗子,还有给父母买的棉鞋,沉甸甸的。阳光透过白杨树的枝桠,洒在雪地上,亮得晃眼。集上的吆喝声、笑声还在风里飘着,混着炸货的香、青菜的鲜,成了年后菏泽农村最鲜活的模样——没有城里的繁华,却有着最实在的烟火气,藏着日子的踏实,也藏着人心的暖。
县城同学聚:烟火气里的旧情谊(补记·三续)
刚要转身,就听见身后有人喊“成义”,声音透着股少年气。邢成义回头,见史建涛、申晓光、荣玉东仨人正往这边走——史建涛还是老样子,个子蹿高了些,却依旧瘦,校服外套没拉拉链,露着里面洗得发白的秋衣;申晓光戴着顶旧棉帽,帽檐压得低,手里攥着本习题册,一看就是刚从镇上书店出来;荣玉东最壮实,胳膊夹着个篮球,鞋边还沾着雪泥,想必是赶集前还在村里晒谷场打了会儿球。
“可算着你了!”荣玉东几步跑过来,拍了拍邢成义的胳膊,“昨天听雪莲说你回村了,还想着啥时候去找你,没想到赶集碰上了!”史建涛凑过来,眼睛盯着邢成义手里的糖炒栗子,咽了咽口水:“成义哥,这栗子看着就甜,bJ也有这个不?”邢成义笑着把袋子递过去:“有是有,但没咱镇上的香,快尝尝。”仨人立马伸手抓了几个,烫得直搓手,却还是急着往嘴里塞,栗子的甜香混着笑声,飘在风里。
邢父邢母见是仨孩子,也笑着打招呼:“建涛晓光玉东,快跟成义一起逛,我们去前面买袋盐,一会儿在集口汇合。”邢成义应了声,就被仨人拉着往集里走。申晓光翻了翻手里的习题册,有点不好意思:“成义哥,我昨天刚买了本数学卷子,里面有道题我琢磨半天没弄懂,等回村你能给我讲讲不?”邢成义点头:“没问题,晚上到我家来,我给你画图分析。”史建涛在一旁打趣:“晓光你可别光做题,开春咱还得去沟里摸鱼呢,去年你掉水里的事忘了?”申晓光脸一红,伸手去推史建涛,俩人闹作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