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初二回娘家(2 / 4)

加入书签

李伟手里拎着个大礼盒,跟在红玲身边,笑着打招呼:“爹,娘,小妹,妹夫!”

“二姐!二姐夫!”邢成义赶紧上前帮忙拎礼盒,“快进屋,外面冷。”

王红玲走到红梅身边,轻轻摸了摸她的胳膊:“小妹,好久没见你了,看着气色不错。”又看向邢人汐,“小外甥女真可爱,以后浩宇可有伴了。”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走进堂屋。堂屋的正中央摆着一张大圆桌,桌上已经摆了些瓜子、花生和糖果,墙角的炉子烧得通红,把整间屋子烘得暖融融的。王大娘抱着邢人汐坐在炕沿上,王红娟和王红玲凑过去,围着孩子说话,时不时逗一逗,笑声不断。张强和李伟则跟着邢成义、王大伯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烟,慢慢聊了起来。

“妹夫,你们村初一拜年是不是还是老规矩,挨家挨户磕头?”张强率先开口,他是邻村张家村的,那边的拜年规矩和邢成义村里差不多,但少了家谱祭拜的环节。

“是啊,初一早上天不亮就起来了,跟着我爹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先给家谱磕头,再给长辈磕头,一圈拜下来,兜里都装满了红包和糖果。”邢成义笑着回答,递给他一根烟,“你们村呢?是不是也一样热闹?”

“热闹是热闹,就是没你们村那家谱祭拜的规矩,少了点老辈的味道。”张强点燃烟,吸了一口,“浩宇太小,今年没带他去拜年,等明年大了,带他去你们村看看,也学学规矩。”

李伟坐在一旁,听得认真。他是城里来的,去年十月一和王红玲结婚,这是第一次在农村过年,也是第一次跟着回娘家。“我们城里过年可没这么热闹,也就是一家人吃顿饭,放放鞭炮,很少走亲戚拜年,更别说磕头了。”他笑着说,“昨天红玲跟我说今天要跟着爹去拜年,还要磕头,我还得好好学学规矩,可别闹了笑话。”

王大伯听了,哈哈笑起来:“没事,跟着我们走就行,到了长辈家,先给老祖宗的牌位磕头,再给长辈磕头,态度恭敬点就行。咱农村的规矩,讲究的就是个敬祖敬长。”他顿了顿,又说,“等会儿吃过早饭,咱们就去村里的长辈家拜年,先去你王爷爷家,他是村里辈分最高的,家里也有家谱,你们也好见识见识。”

李伟连忙点头:“好,都听爹的。”

说话间,王大娘已经在厨房忙开了,王红娟也跟着进去帮忙,王红玲因为怀孕,被王大娘拦着不让干活,只能在堂屋陪着红梅说话。红梅从包里拿出给大姐、二姐准备的礼物:给王红娟的是一块花布,给王红玲的是一条围巾,都是年前在集上精心挑的。姐妹俩接过礼物,都很开心,互相说着感谢的话,三姐妹好久没这么聚在一起了,有说不完的家常,从孩子说到庄稼,又从庄稼说到邻里趣事,屋里的气氛格外温馨。

早饭很快就做好了,王大娘和王红娟端着饭菜走进堂屋,摆了满满一桌子。有熬得软烂的小米粥,有自家腌的咸菜,有炸得金黄的油条,还有昨天剩下的炖肉和饺子,都是一家人爱吃的。邢人汐醒了,王红梅抱着她,用勺子舀了点小米粥,吹凉了喂给她,小家伙吃得津津有味,小嘴巴吧唧吧唧响。

张浩宇则坐在张强怀里,自己拿着油条啃,弄得满脸都是油,王红娟一边笑一边给他擦嘴,场面十分热闹。李伟第一次吃农村的家常早饭,觉得格外香,尤其是那炸油条,外酥里嫩,比城里买的还好吃,一口气吃了三根。

吃过早饭,王大伯拿着给长辈带的糕点和酒,带头往外走。邢成义、张强、李伟跟在后面,王红梅、王红娟、王红玲抱着孩子跟在最后。王家村的村道和邢成义村里的差不多,都是土路,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对联,红灯笼挂在门楣上,年味十足。

路上碰到不少走亲戚的村民,都是互相笑着问候“过年好”“回娘家啦”。有几个村民看到王红玲,笑着说“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