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初二回娘家(1 / 4)

加入书签

腊月年集暖乡情·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的晨光比初一柔和些,透过窗棂洒在堂屋的地面上,映出细碎的光斑。村里的鞭炮声比初一少了几分急促,多了些慢悠悠的余韵,偶尔一声脆响,裹着暖意飘进院里。邢成义早早起了床,蹲在院角擦拭那辆半旧的电动三轮车——车棚是去年冬天刚装的,蓝色的帆布绷得严实,边缘缝着一圈旧棉絮,挡风又保暖。

“慢着点擦,别碰着车把手的开关。”王红梅抱着邢人汐从屋里出来,身上穿了件新买的枣红色棉袄,头发梳得整齐,用一根珍珠发卡别着。邢人汐裹在绣着龙凤图案的襁褓里,小脑袋靠在红梅肩头,眼睛半睁着,还带着刚睡醒的迷糊。

“放心,这车子我熟得很。”邢成义直起腰,拍了拍车棚的帆布,“昨天就充好电了,车座也垫了棉垫子,坐着暖和。”他早把给岳父岳母带的年货搬上了车:两箱鸡蛋、一筐自家种的苹果、半扇熏好的猪肉,还有年前集上买的糕点和红糖,满满当当堆在车斗里,用塑料布盖得严实。

邢父从堂屋出来,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是给王大伯准备的旱烟和酒:“路上慢点开,冰还没化透,别着急。到了那边替我给你岳父岳母问好,多住两天也没事。”

“知道了爹,我们过两天就回来。”邢成义应着,伸手接过红梅怀里的邢人汐,小心翼翼地放进车棚里的小摇篮——那是他特意给孩子做的,铺着厚厚的褥子,周围用棉绳拦着,稳当得很。红梅随后坐进车棚,挨着摇篮,伸手就能碰到孩子的小手。

邢成义发动三轮车,“嗡”的一声轻响,车子缓缓驶出院子。村道上已经有不少走亲戚的人,大多是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也有像邢成义这样开电动三轮的,车斗里都堆着年货,时不时有人碰面,笑着喊“去走娘家啊”“过年好”,问候声在清晨的空气里格外亲切。

红梅的娘家在邻村王家村,离邢成义的村子也就三里地。电动三轮车行驶在土路上,车棚挡住了寒风,里面暖融融的。红梅时不时低头看一眼邢人汐,小家伙已经又睡着了,小嘴巴微微张着,可爱得很。邢成义一边开车,一边和红梅聊着天,说起初一拜年的趣事,红梅听得笑个不停,车棚里的笑声混着车轮碾过路面的声响,格外温馨。

不多时,就到了王家村的村口。村口的老槐树上挂着几盏红灯笼,还是年三十挂的,风吹得轻轻晃动。远远就看见王红梅的娘家院门敞开着,院门口站着两个人,正是王大伯和王大娘。王大伯穿着件深蓝色的棉袄,手里拄着拐杖;王大娘则穿着花棉袄,围着围裙,显然是刚在厨房忙完。

“爹!娘!”王红梅隔着车棚就喊了一声,声音里满是欢喜。

王大伯和王大娘赶紧迎上来,脸上笑开了花。邢成义停下车子,先跳下来,然后扶着红梅下车,又小心翼翼地把邢人汐从摇篮里抱出来。“快进屋,外面冷!”王大娘接过邢人汐,抱在怀里亲了亲小脸蛋,“我的小外孙女,又长胖了!”

几人刚走进院子,就听见堂屋传来热闹的说话声。“娘,是不是小妹回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紧接着,一个穿着黄色棉袄的女人从堂屋走出来,身后跟着一个抱着孩子的男人。是王红梅的大姐王红娟,她身边的是大姐夫张强。张强怀里抱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正是他们的儿子张浩宇,小家伙穿着虎头鞋,手里攥着个小皮球,好奇地看着邢成义。

“大姐!大姐夫!”王红梅笑着迎上去,伸手逗了逗张浩宇,“浩宇都长这么高了,都会站了吧?”

“可不是嘛,再过俩月估计就能跑了。”王红娟笑着说,眼睛看向红梅怀里的邢人汐,“这小丫头真乖,长得真像你。”

正说着,又有两个人走进院里,是王红梅的二姐王红玲和二姐夫李伟。王红玲穿着米白色的棉袄,小腹微微隆起,脸上带着孕后的红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