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三(2 / 5)
被子,踩着鞋轻步走到摇篮边。小家伙还睡着,眉头微微蹙着,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嘴角沾着点晶莹的口水。红梅掏出帕子轻轻擦了擦,又俯身闻了闻女儿身上淡淡的奶香味,才转身往堂屋走。“爹,您起这么早。”她接过邢父手里的柴火,添进灶台旁的柴堆里。
“醒啦?锅里烧着水,等会儿煮点馒头和鸡蛋,简单吃点。”邢父说着,从碗柜里拿出几个王大娘给的白面馒头,放在篦子上。这时邢成义也醒了,他揉着眼睛走到院子里,伸了个懒腰,清晨的冷空气吸进肺里,瞬间清醒不少。“我去把车充上电,顺便看看昨天卸的年货都归置好了没。”他说着,拿起墙角的充电器,插进院墙上的插座里,又绕到车斗边,把剩下的年货一一搬进堂屋的储物间。
铁锅里的水很快开了,蒸汽“咕嘟咕嘟”地往上冒,红梅把篦子放进锅里,盖上锅盖。邢父则坐在堂屋的椅子上,从兜里掏出旱烟袋,装上烟丝,点着后慢慢吸着,烟圈袅袅升起,混着锅里馒头的麦香味,格外踏实。
没过多久,摇篮里传来邢人汐的咿呀声。红梅赶紧走过去,抱起女儿,解开棉袄喂奶。邢成义走进来,蹲在摇篮边,轻轻摇了摇挂着的铜铃铛,“叮铃叮铃”的声响让邢人汐停下吃奶,转过头看向他,小手伸着想去抓铃铛,引得红梅和邢成义都笑了。
馒头的香味飘满了堂屋,红梅把邢人汐放进邢成义怀里,去灶台边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白面馒头蒸得胖乎乎的,捏起来松软有弹性。她又往锅里打了四个鸡蛋,撒上一点盐,煮成荷包蛋。
等饭菜摆上桌时,天已经亮透了。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面上,映得瓷碗里的荷包蛋泛着暖光。邢父抱着邢人汐,让她坐在自己腿上,红梅则用勺子舀起鸡蛋,吹凉了喂给女儿。邢成义拿起一个馒头,掰了一小块递给邢父,又给自己掰了一块,咬下去满口麦香。
“等会儿吃完,我去李大爷家说声,请他晌午过来喝酒。”邢成义边吃边说。邢父点点头:“再去菜园里拔几颗青菜,晌午炒个青菜,配着你岳父给的熏肉,下酒正好。”红梅笑着接话:“我再把昨天的糕点摆上,待客也体面。”
一家人边吃边说,晨光暖融融的,堂屋里的笑声、邢人汐的咿呀声,混着窗外偶尔传来的村民问候声,把清晨的时光填得满满当当,透着寻常日子里最真切的暖意。
腊月年集暖乡情·初二回娘家(午后玩伴聚)
午后的阳光愈发暖了,把院子里的柴垛、墙角的腊梅都晒得泛着柔光。邢成义刚帮着邢父把菜园里的青菜择好,就听见院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呼喊:“成义!成义在家不?”
是史建涛的声音。邢成义赶紧放下手里的菜篮子,跑过去开门——院门口挤着一群半大孩子,个个穿着新棉袄,脸上带着跑出来的红晕,正是史建涛、申晓光他们几个。史建涛手里攥着个红纸包,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用问也知道是拜年收的糖果;申晓光耳朵上别着根未点燃的鞭炮,裤兜里还揣着个打火机,是个出了名的“胆大王”;荣玉东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弹珠和纸牌,显然是做好了玩耍的准备;廖光辉手里举着个风车,风一吹就“呼呼”转,引得旁边的王明哲直伸手去抢;荣宁宁和廖怀微是这群里最文静的两个,荣宁宁兜里装着块刚从娘家带回来的桂花糕,廖怀微则攥着个崭新的铅笔盒,是舅舅送的新年礼物。
“可算找着你了!我们几个刚从亲戚家回来,挨个院问,才知道你初二回娘家刚回来。”史建涛率先挤进门,眼睛扫过院里的电动三轮车,“你这车子够气派啊,比去年那辆自行车强多了!”
邢成义笑着把他们往院里让:“快进来晒晒太阳,我娘(红梅)刚泡了糖水,你们尝尝。”红梅听见动静,从堂屋端着个大搪瓷盆出来,里面盛着糖水,还放着几个玻璃杯,“都是自家人,别客气,快坐。”孩子们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