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健康养生:养脾胃、强心肺、固肾脏!(2 / 3)
对减弱。此时再大量摄入冰淇淋、冷饮、生冷瓜果,无异于雪上加霜。
*细嚼慢咽:减轻脾胃的物理消化负担,让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是最好的“预消化”过程。
*七分饱:给脾胃留出足够的蠕动空间,避免因过饱而导致食积。
第三章:强健心肺——抵御“秋燥”的第一道防线
肺,被称为“华盖”,像一把大伞一样覆盖在其他脏腑之上,它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也最容易被秋燥所伤。肺主气,司呼吸,与心脏协同负责全身气血的运行。肺气足,则呼吸顺畅,卫外坚固,不易感冒。
老祖宗的强心润肺方略:
1.食疗为盾:白色食物,润肺生津
中医认为,白色入肺。秋季多吃白色食物,是滋养肺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润肺之王:银耳。银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其富含的天然植物胶质,滋阴效果丝毫不输燕窝。推荐冰糖银耳羹,慢火炖至胶质软糯,口感润滑,是秋季润燥的顶级甜品。
*秋季人参:梨。梨子生吃清六腑之热,熟食滋五腑之阴。对于秋燥引起的干咳,最经典的方子就是川贝炖雪梨。将梨去核,放入川贝母和冰糖,隔水蒸熟,吃梨喝汤,润肺止咳效果极佳。
*水中灵芝:莲藕。“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生藕性寒,能清热生津;熟藕性温,能健脾开胃,益血养心。秋季推荐莲藕排骨汤,汤品醇厚,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润燥。
*滋补圣品:百合。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非常适合秋季因燥热导致心神不宁、睡眠不佳的人。可以用鲜百合与西芹、虾仁同炒,或与小米一同煮成百合小米粥。
2.呼吸吐纳:腹式呼吸——给肺做“内部按摩”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采用坐姿或卧姿。吸气时,用鼻子缓缓吸入,有意识地将腹部鼓起,想象气息沉入丹田;呼气时,用嘴巴慢慢呼出,腹部自然收回。每次练习10-15分钟。这种深长的呼吸能充分扩张肺泡,增强肺活量,促进气体交换,同时也能让心神安定下来。
3.适度“秋冻”:提高心肺耐寒能力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老祖宗流传千年的智慧。初秋时节,不要天气稍凉就急于添厚衣,让身体有意识地感受并适应逐渐下降的气温,能刺激身体的体温调节机制,锻炼心肺血管功能,为应对严冬打下基础。但“秋冻”并非挨冻,尤其要注意头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体质虚弱者和老人儿童需量力而行。
第四章:巩固肾脏——为“冬藏”积蓄生命能量
秋收是为了冬藏。肾,被中医视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人体能量最根本的仓库。秋季将肾精固护好,到了冬天才有足够的资本去抵御寒冷,不易生病,也为来年春天的生发储备能量。
老祖宗的固肾养精方略:
1.食疗为基:黑色食物,入肾补肾
中医理论中,黑色入肾。多吃黑色食物,有助于滋补肾精。
*粮仓黑珍珠:黑豆。黑豆形状似肾,被誉为“肾之谷”,能补肾益阴,健脾利湿。可以将黑豆打成黑豆浆,或与肉类一同炖汤。
*滋补能手:黑芝麻。黑芝麻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简单的方法是每天嚼一小把炒熟的黑芝麻,或者冲泡黑芝麻糊。
*水中黑精灵:黑米。黑米有“黑珍珠”之称,能滋阴补肾,健身暖胃。用黑米熬制的黑米粥,软糯香甜,是极好的早餐选择。
*干果之王:核桃。核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每日2-3个核桃,既能补脑,又能固肾。
2.关键穴位:涌泉穴——身体的“活力源泉”
涌泉穴位于脚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它是肾经的起始穴,是肾中经气如泉水般涌出的地方。每晚睡前,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