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3)《日子熬药,人心成丹:一本册子的万里漂流》(6 / 16)
这个,我这药箱里还有些滋补的药膏,能顶上。”
药膏是用黄芪、蜂蜜熬的,林恩灿亲自给妇人抹在唇边,又教少年妇人用防风煮水:“记住,水开后再煮一刻钟,别煮太久,药性会跑掉。”
守了两日,妇人的咳嗽果然轻了。少年非要把那半包防风送给林恩灿:“先生,这药能治病,您带着,路上或许用得着。”
林恩灿收下防风,却在他枕下塞了些碎银。离开山坳时,少年追着马车跑了老远,手里举着根刚发芽的防风苗:“先生!等开春了,俺种满院的防风,谁生病都能来采!”
林恩灿回头望,只见雪地里,那抹瘦弱的身影像株倔强的草。孟明远把防风苗小心地裹在棉布里,放进药箱:“先生,这苗比任何药方都金贵。”
林恩灿望着窗外渐渐化雪的田野,忽然道:“是啊,因为它长在心里,长在盼头里。”
灵狐用鼻尖蹭了蹭那包防风,仿佛在守护这份来自雪地里的暖意。马车继续往北,车轮碾过融雪的路面,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像在雪地上写下的诗,字里行间都是人间的热望。
马车过了山海关,风里就带了凛冽的寒意。孟明远裹紧了棉袄,忽然指着远处的烽火台喊:“先生您看,那上面好像有人!”
林恩灿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残雪覆盖的烽火台顶端,立着个披蓑衣的老者,正佝偻着身子往火盆里添柴。马车靠近了才看清,老者身边堆着些干枯的艾蒿,火盆里的烟笔直地冲向天空,像在传递什么信号。
“是‘烟信’。”林恩灿掀帘下车,“北方边境的猎户常用这个——艾蒿烧的烟是灰白色,能在雪天里传得远,附近的人看到就知道这里需要帮忙。”
老者见他们下车,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是南边来的先生?快救救我孙子!他被狼獾伤了腿,血止不住啊!”
林恩灿跟着老者钻进烽火台底层,只见角落里缩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裤腿被血浸透,伤口上还留着狼獾尖利的爪痕,皮肉外翻,看着触目惊心。孟明远赶紧打开药箱,拿出止血的“金疮药”——这是他们在锦州城配的,用松香、乳香混着猪油熬的,专治外伤,林恩灿却按住他的手:“等等,狼獾爪子带毒,得先清创。”
他让老者烧些烈酒,又从药箱里翻出“蒲公英”——这草在北方荒地里到处都是,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把蒲公英捣烂,加烈酒调成糊,先敷在伤口周围,”林恩灿一边示范一边说,“它能把毒往外吸,比单用金疮药管用。”
孟明远看着蒲公英糊在伤口上泛起白沫,忽然想起林恩灿教他的话:“药不在贵,对症就好。”少年疼得直抽气,却咬着牙不吭声,老者在一旁抹泪:“这孩子想跟着猎户学本事,说要像先生们一样,能治人能救命……”
处理完伤口,林恩灿又教少年如何用“接骨草”泡脚:“你腿骨裂了点缝,这草煮水泡泡,能促愈合。等开春了,多晒晒日头,比喝多少补药都强。”
老者非要留他们住一晚,说烽火台里暖和。夜里,林恩灿躺在铺着干草的石台上,听着窗外的风声,忽然道:“明远你看,咱们这《百姓方》里,治外伤的方子都是山野里的草,治风寒的都是农家灶上的汤,哪有什么名贵药材?”
孟明远翻着本子,指尖划过“蒲公英治兽伤”的条目,忽然笑了:“先生您看,这页还空着,我来添句‘烽火台夜救少年,蒲公英显神通’如何?”
“再加句‘艾蒿烟信传暖意’,”林恩灿望着火盆里跳动的火苗,“你看这烽火台,本是打仗用的,如今却成了救命的窝棚。草木能杀人,也能救人;人心能筑墙,也能搭桥啊。”
第二天离开时,少年拄着老者削的木杖,非要把自己编的“狼獾皮护膝”送给林恩灿:“先生说晒太阳好,这皮子暖和,您揣在怀里,就像揣着个小太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