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建康(1 / 3)
转眼已是南宁五年孟夏,距离太学开学还有半个月,明远已经沿江而上,抵达建康。如今天下不太平,活不下去的农民抛荒进了山,各州县流寇山匪横行,去年明烨入京时险些着了道,还好带的人多,才能脱身,因而今年明澜托了跟自家有生意往来的漕运龙头大江帮的人,让明远跟他们的船,沿水路入京。
大江帮靠几条舢板起家,经营几十年,如今独占了长江沿线五成营运生意,大米、茶叶、丝绸、瓷器、马匹、皮毛,百业流转,都要过一道他们的手,是实打实的龙头业首。因为生意大,要保障货物安全,不被人劫了去,人手充足,武装齐整,堪称一支水上军队。若是太平之世,朝廷断不可能容忍这样的帮派存在,然而现在朝廷与世家大族共治,朝中争权夺利,郡县各自为政,灾害横行,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压下这头起来那头,哪有精力理会帮派之事,再加上大江帮老大江海流将朝中贵重要臣打点的清楚,他们也不肯打掉大江帮让底下各个帮派相互争杀。
大船缓缓驶入建康河口,明远站在船头,出神地望着眼前盛景,冲击不可谓不大。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无数船只,有的是五桅巨轮,有的是单帆小船,大船挤挤攘攘小船见缝插针,时不时还为了争一个泊位打起来,有人落水呼救。岸上扛着大包的力巴像工蚁一样上上下下搬货卸货,还有连成几道的小商贩,担着扁担的卖时令瓜果,摆着摊子的卖小吃食,还有人张罗着给人带路去住宿打尖儿赁屋子,整个码头叫卖声吆喝声吵嚷声船声桨声帆声水声混成一片,全然一个热闹人间。
再加上在船上就能望见的巍峨城池,宽敞的大道,巨大的浮桥,水道直通内城,传说中谢太傅住持修建的三千五百间宫殿自然看不见,可外城连绵不绝号称东宫城的宰相府第却影影绰绰能见到外围拱墙,真叫明远大开眼界。他久在江州,一直觉得江州郡府已经是繁华至极,而明家就是豪奢之最,如今一见这天下名都,才知道自己的确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那些什么九州同一的理想志向,也真是童言稚语,将天下小看了。
“公子,披件斗篷吧,江上风大。”阿四捧了件斗篷到船头来,他要远行,明家关照,派了个叫阿忠的家人给他发用,侯婴也将身边跟了几年的小童给了他,照顾起居。
“阿四,你来过建康吗?”
“您都没来过,小的怎么会来过。”阿四与他熟识,跟他说话时常没个大小。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闻名不如见面啊。”
“说得好,的确是钟山龙盘的风水宝地。一路颠簸,辛苦世兄了。”正感慨,被人听见,上前来跟他叙话,正是这趟行程的主人,大江帮帮助江海流的小儿子,江晓江。照他说,他老子肚子里没有二两墨,给儿子起名老大叫江大河,老二叫江二河,老三叫江小江,他长大才自己改成晓江的,还被他老子一顿臭骂。不过江上人大多不识几个字,改了跟没改差别不大。
江晓江负责这条大船的起运航行,每天观察风向水流,指挥舵手,干练又风趣,带着股子江湖气,十几日行程下来,明远早与他混熟了,现在听他忽然客气,忍不住笑起来,“托少帮主的福,捎我一程,不嫌我累赘,怎么反向我道辛苦?”
“那怎么一样,这对我不辛苦,可你们读书人嘛。”大江帮上下一路的确对他礼敬非常,当下就是如此,读书的士人地位尊隆,谁都高看一眼。
“哟少帮主来了!快快让开点,给旁边挪挪!”见了大江帮的旗帜,再加上江晓江在船头站着,船只纷纷让道,码头上正在停泊的船也左右腾挪,给他让出一大片地方来。这一路见闻,再加上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明远对大江帮的江上地位深有所感。
“少爷你看,王管家!”
四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