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论私盐(1 / 2)
只是一想到周冠前好几个月前,浩浩****地带领一众新科进士去地方上上任办公,当初雷声很大,可如今回报的雨点却寥寥,就能知道与地方各势力的周旋是有好些棘手了。
刘沂担忧地说道:“陛下加封你为都尉使,应该也是左相大人的意思,真不知他从何方面考量、选择了阿钰你?”
宋钰低头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那年平叛诸侯王,沿海周边,特别是吴楚境内,也就是如今的江都等地,不管是地形还是各郡县风貌我甚是熟悉,更何况当地官员的复起和录用,都是我一力推荐的,想来,我若到了那边,应该至少会卖些人情。”
“这倒是,”刘沂听了一下子想起在自家志异轩辛苦打工的倒霉蛋范某人,不由笑道,“至少广陵城的范大人应该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襄助你一二,不管是念旧情还是旁的,毕竟如今他家独子就在我产业中锻炼和生活。”
“竟有这样的事?”宋钰大多数时间都忙于本职工作,刘沂产业中的细节事宜他已经很少插手,更别说管理了,因此,他对范家独子能为扎根长安所作的努力感到惊讶不已。
刘沂莞尔一笑:“其中的一番缘由我稍后再告诉你,你只管记在心里就是了。”
宋钰连忙点点头,应和道:“好,这范大人是难得的聪明人,要知道前吴王刘彼可是几乎笼络了手下所有下属官员,唯独就他不仅不为所动,更难得的是他也未曾遭到刘彼的迫害,那年那样乱的光景下竟然能毫发无损地保全下来,真的很不简单。更何况,那位范达人深耕沿海州府多年,不管是官场上的人脉交际,还是他个人的城府心术,想来都是一等一的好,若能有此人相助,我和周大人做起事来一定能事半功倍!”
刘沂这才心松了下来,又想起于望、谢道元等一干人等,也都依着圣旨和周冠早早地出发外放,便觉得双方好得有个照应,心里不免更踏实了几分。
“只是光打击私盐,就足够头疼的了。”宋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里似乎有说不出的苦闷。
刘沂奇怪地问道:“陛下明旨里已经写得清清楚楚,若贩私盐,直接按照律法抓了去,这样不就行了?严酷的刑罚总能让一些人悬崖勒马的!”
“非也,非也,”宋钰摇摇头,轻轻叹道,“其实大梁关于贩卖私盐的律法已经够严苛的了,轻者流放,重者当街杀头,可由于盐的暴利,还是有许多人情愿铤而走险,也要狠狠捞上一笔!即便是地方上的世家,也很难不动心!”
“这差事果然烫手啊!”刘沂感慨了一句。
她刚刚这才想起,依照大梁如今的生产水平,除高阶层的名流豪族外,其余百姓多是物资相对匮乏的,别说盐,就是茶也是稀缺品,其中,盐更是牢牢被朝廷把持着,市面上常见到的就是官盐。只是,这官盐往往价格高得离谱,普通百姓三两个月也都吃不了几两盐,因此,很多平民百姓为了能生存下去,不得不购买一些私人场上的盐,逐渐逐渐地,竟成了沿海地区的一股自发的潮流,相应地,当地的盐阜收入就锐减了许多。
其实,若仅仅是如此,也就罢了,对于中央朝廷来说,掀不起什么风浪。
刘沂想起原书中写道,在后来的男主大刀阔斧地改革前,那些在沿海地区赚了钱的世家和商人们,远远不满足于此!正所谓天下熙熙,所为利往,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银子,便与各路州府勾结,甚至胆大到敢把两淮盐场的盐运到鄂东来,把官盐私有化贩卖!
要知道每一斤官盐的售价是一分银,但那只是最低价,盐价经常会涨,有时价格甚至会达到每斤六分银。而他们那些盐贩子从朝廷手中拿到的盐是多少成本呢?每引八钱的价格和五钱五分的税率,一引足足三百斤。三百斤盐不过八钱进价加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