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唐茶道革命(2 / 5)

加入书签

茶,为何在宋徽宗那里就成了宫廷茶道?而到了苏轼那里又成了文士茶道?到了佛徒、道士那里又成了宗教茶道?到了山民渔夫那里就成了民间茶道?如果是这样,岂不是在商人那里就称为商人茶道,在士兵那里就称为武士茶道?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形成过宫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这些流派,这些流派都是今人的杜撰,毫无根据。不同的茶类、同类的不同种茶可以有相同的习茶法,又岂能以茶来命名茶道?

    茶道的宗旨在于修心养生,体道悟道,一句话,在于修行,没有舍修行的茶道。茶艺是茶道的载体,亦没有无茶艺的茶道。茶道是风雅艺术,茶艺中无疑包含技术,茶道则理所当然地蕴含了修行、茶艺、风雅、技进,因而提出所谓的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风雅类茶道、技进类茶道则是牵强附会。

    在想到茶道的一瞬间,李泰也迷茫了,茶道,大唐的茶道应该是如何的呢,如何才能见其融入华夏文化之中呢?不过,既然我已经穿越了,那就做我认为做的事吧,只要有益于千百年后的华夏子民,我又有什么好忌讳的呢?

    茶道不应该是一种表演,是主与客有相当饮茶经验,对茶事整个过程在精神上有更多的细节要求,有一定的鉴赏水平。

    茶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类型的。茶道有修行类茶道、风雅类茶道、茶艺类茶道、技进类茶道等区别。对任何单一类型的茶道进行茶道释义,其概念都是片面的,只有从中寻找出具规律性的、共识性的、典型的、本质的东西,才能比较完整地阐述茶道的概念。笔者认为把茶道的概念阐述为“以饮茶活动为形式,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满足”,比较符合茶道的精神思想。约定俗成的茶道活动都是“以饮茶活动为形式”,而不是种茶、制茶、对茶中内在成分的研究等活动。“饮茶活动”还包含了茶、茶器具、水的准备,饮茶场地的选择与布置,沏茶与品茶等过程,是各类茶道活动具共识性与规律性的事物。“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满足”是各类茶道的本质,茶道活动的目的侧重于获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