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再遇崔浩(1 / 4)

加入书签

    来到扬州水营,李泰先是视察一翻,觉得还可以。

    隋唐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较快,其中的造船方面,生产规模大,产量也多,且技术水平也高。当时的中国,能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尤其是通过波斯湾时,必须换船,因此有了“海上霸王”之称;而在唐初,仅洪州一处,就造海船五百艘。而为攻打高丽,朝廷更是大肆造船。而在造船业方面,已经有能够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也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后世海船、战舰等的知识应用到唐朝的船舰上,一直是李泰心中的强烈想法,如今,征得李世民同意,李泰自是十分乐意如此。

    暗自记住一些缺陷,李泰等人视察完之后,就讨论起来,主要是对于初唐时期的船只、战舰的一些强化、改革。

    “诸位,本王认为,战舰外层可包裹铁皮,并开设隔水仓,可防止船只被凿穿或触礁时的自救能力与逃生时间,不知你们意下如何?”李泰喝了口茶,淡淡地出了自己的想法。

    几位水军将领与造船工匠互相对视一眼,眼中有疑虑,一位工匠恭敬地开口,“殿下,这样的话,湛江该建成何等规模,另外,有些您提出的,我等不太明白”

    李泰微微一笑,自怀里拿出一张早就画好了的船只结构图,“您老看看这,过几天再决定是否能成吧,本王就先行一步了”伸个懒腰,李泰从容离开水营,留下拿着他亲手设计的结构图惊叹的工匠和水军将领。

    路上,李泰思考着,自己来了扬州,该是对在对外交往文化、贸易等做长远打算了。

    唐朝海路对外交往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海上交通路线的开辟与利用。在唐代,取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