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从赛场风暴到裁判哨声》2(1 / 5)

加入书签

叶安诺7-8月裁判工作规划与实践(专业剧情版)

七月:国际赛事执裁深化与国内规则传承

一、wtt球星挑战赛(布达佩斯站)执裁任务

布达佩斯的七月带着多瑙河的湿润,叶安诺抵达赛事酒店时,行李箱里除了裁判服和《IttF手册》,还塞着父亲叶易年手绘的“球场光线角度与视觉误差分析图”——图纸边缘贴着便签,用红色钢笔标注:“顶灯直射区域(球台左侧1\/3)易产生阴影,判擦边时需侧移20复核”。

1. 赛前筹备(7.1-7.5)

技术研判的第三天,叶安诺在赛事技术室遇到了老熟人——埃及裁判阿米尔。对方正对着早田希娜的发球录像皱眉,见她进来,立刻把平板电脑递过去:“叶,你看她这个侧旋发球,手腕总在抛球后有个细微停顿,算不算持球违例?”叶安诺调出慢动作,指尖点在屏幕上:“按IttF Rule 13.2.3,持球超时是指球在拍面停留超0.5秒,她这个停顿只有0.2秒,但抛球时球拍遮挡了球的垂直投影——你看这里,”她放大画面,“球离手时,拍面边缘挡住了观众和裁判的视线,属于‘间接遮挡’,执裁时要重点盯这个瞬间。”

两人对着录像分析到深夜,叶安诺顺手把《选手技术习惯与判罚关注点对照表》分享给阿米尔,表格里不仅标了规则条款,还附了自己当运动员时应对这类发球的经验:“欧洲选手反手击球时,重心容易压到球台边缘,判‘身体触台’前要等1秒,确认是击球后惯性还是击球时触台——我以前打反手时也常这样,后来调整了步法才改掉。”阿米尔看着表格里的手写批注,笑着拍她的肩:“你这‘运动员裁判’的优势,真是别人比不了。”

设备调试会议上,叶安诺提出的“记分系统应急方案”让技术组眼前一亮。她拿出提前画好的手写记分表模板,上面除了常规的比分栏,还加了“争议球备注区”:“上次曼谷站遇到过电子记分器死机,等修复时选手都忘了上一分是谁发球。”她边说边演示,“这里记发球方,这里标争议球序号,同步让副裁拍视频存证,能省不少时间。”技术组负责人当场决定,把这个模板发给所有裁判,“有过大赛经验的裁判,考虑就是周全。”

2. 核心执裁任务(7.6-7.15)

7月10日的女单1\/4决赛,孙颖莎vs早田希娜,叶安诺站在主裁判椅旁,手心里攥着父亲画的光线分析图——赛前她特意去场地测过,顶灯直射刚好覆盖球台左侧,此刻早田希娜的回球正落在这个区域。

“啪”的一声,球擦过球台边缘,叶安诺几乎是下意识地侧移了20,看清球体下半部分触及边线后,抬手示意“得分”。早田希娜立刻举手,用英语说:“裁判,我觉得球出界了。”叶安诺点头,按下鹰眼回放按钮,同时拿起麦克风:“根据IttF Rule 2.10.1.5,球的垂直投影触及台面边缘即判定得分。”屏幕上的三维模型显示,球体38%面积在界内,她指着数据报告:“早田选手,你可以看这里,球的重心虽然靠近边线,但仍在界内。”早田希娜凑过来仔细看了看,点头回到球台,临走前还朝她比了个“oK”的手势。

赛后孙颖莎跑过来,递了瓶冰水给她:“诺姐,刚才那个球你侧移的动作也太快了,我都没看清你怎么判断的。”叶安诺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分析图:“我爸帮我算的,这个区域光线有盲区,必须多移一步才能看准。”孙颖莎接过图,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力学标注,忍不住笑:“叔叔这是把建筑设计的本事,全用在乒乓球上了。”

混双半决赛那天,遇到了更复杂的情况——张本智和接发球时,球拍延迟触球,叶安诺判“持球违例”,张本的教练立刻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