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关于米的对话(2 / 6)
p>于是在16世纪,他们找了16个从教堂出来的男子,将他们左脚的长度加在一起,再除以16,求得平均脚长。
这样才诞生了我们现在使用的英尺标准。
你可以从英尺的英文单词foot看出,它和脚是同一个词。”
二狗接道:“用人体的尺寸作单位就算是有德国人的严谨性,但是它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各单位之间不好换算,它们并不是整进制。
比如华夏国的一拃和一庹、一步,就无法说清楚他们之间如何换算。”
“各国人在定义长度的时候都差不多,起初并未考虑各种长度之间准确的换算关系,比如英国人定义的英尺最先的规定是一个成年人的脚长,这和亨利一世定义的码也一样没法换算。
英寸的原标准是十世纪英王埃德加的拇指关节长度。
但到了14世纪,英皇爱德华二世颁布“标准合法英寸”
,即从大麦穗中选取三粒最大的麦粒排成一行的长度就是一英寸。
这些规定虽然确定了长度的单位标准,但是其随意性和混乱性是非常明显的。
不同单位之间也没办法换算。”
高建道。
“华夏国的长度单位在秦时,大概有了进制的关系体系,比如,秦朝的长度标准单位是尺,由尺再细分为寸、分、厘、毫,都是十进制。
又如再由尺放大可以诞生其它的单位,如:五尺曰墨,六尺曰步,七尺曰仞,八尺曰寻,倍墨曰丈,倍寻曰常,一百五十丈曰里等等。
这样,长度虽然由人体而来,但是最后还是脱离了人体,产生了其它派生出来的单位。”
二狗道。
“不仅华夏,其它民族也是一样的。
比如英制长度单位中:1码=3英尺,1英尺=12英寸,176o码=1英里。
这些都是能换算的,不过不是十进制,比较麻烦。”
高建道。
“就算能换算,问题还是存在的。
因为各个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长度标准都不一样,在国际贸易中,难以换算。
另外,测量长度的标准工具只能有一个,否则,如果其中一个工具变长了些,都弄不清是这个长了,还是那个短了,甚至可能是这个长的多些而另一个长的少些,更甚至也可能是这个短的少些那个短的多些。”
二狗像是在说绕口令。
“是啊,所以需要一个长度比较确定不变的东西作为长度的标准工具。
这个事情法国做的比较早。
这里面的故事很多,但是简单地说,他们把通过巴黎的由赤道到北极的子午线全长的千万分之一定义为长度的标准单位1米,其它长度单位以米为标准进行十进制换算。
他们认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是不会变化的。
后来这一规定逐渐在全世界推广开来,这就是米的由来。”
高建道。
“能说说那些有趣的故事吗?”
“179o年5月8日,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对计量衡进行改革,并委托法国科学院决定如何规范度量衡。
法国科学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处理这个问题。
该委员会由数学和力学专家拉格朗日、力学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化学家拉瓦西、测量仪器设计师德邦达、科学院秘书等组成。
拉格朗日任委员会主席。
委员会先采用了拉格朗日提出的以十进制为标准单位的建议。
179o年1o月27日,委员会决定将计量单位定为十进制。
这样,计量单位的十进制与长期形成的数的十进制是一致的,这给单位换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接着,他们讨论了长度和质量的单位。
他们提出采用从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