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关于米的对话(3 / 6)

加入书签

道到北极的子午线长的千万分之一作为米,十分之一米作为分米,1立方分米的纯水作为基本质量单位。

1791年3月3o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这项提案。

此后,法国科学院的许多专家致力于这个标准量的测量和测定。

之所以采用从赤道到北极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基于这样的思考:15至16世纪,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迅展,一种与航海密切相关的长度单位非常流行,那就是海里。

1海里大约是地球大圆角度一分对应的弧长。

这对导航非常方便。

只要测量星空与原始位置的角度差值,就可以直接得到距离。

新的长度单位也应方便航海的要求,因此大圆的14,即赤道到北极长度的千万分之一,被视为1米。

当时,委员会原还计划将直角度从9o°改为1oo°,这样地球大圆的每1度对应的弧长就是1oo千米。

这会给航海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未能实现。”

“如果实现,那现在的周角就是4oo度了。”

二狗插话道。

“是的。”

高建继续讲述。

“接下来,他们就需要精确测量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天文学家约瑟夫·德·兰布尔和安德烈·迈尚毅然接受了这一重要任务。

他们同时从巴黎出,相背而行,博学的德·兰布尔从巴黎北上,细致的麦尚从巴黎南下。

他们到达各自的目的地敦刻尔克和巴塞罗那后,就开始测量他们之间的距离。

最后,根据实测数据,他们算出了一米的长度。

然而,当时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狂潮之中,社会一片混乱。

这两位科学家经常冒着被追捕的危险。

在巴黎郊区,德兰布尔多次避开狂热分子的追击,几次差点被送上断头台。

在法国和西班牙的激战中,麦尚作为法国间谍被拘留。

经过七年的跋涉,德·兰布尔和麦尚终于在法国南部的卡尔卡松要塞相遇。

当他们带着调查数据回到巴黎时,拿破仑·波拿巴已经成为法国的新统治者,法国政局已经恢复稳定。

巴黎人民像迎接英雄一样欢迎他们。

提倡科学的拿破仑也对他们给予了高度评价:“胜利就像过眼云烟,但这一成就将永垂不朽。”

不幸的是,从事测量工作的天文学家犯了一个小错误,导致1米的长度比规定长度短了oo2毫米。

后来,通过精确的卫星测量,人们现从地球极点到赤道的经度为9米,而不是麦尚测量的千米。

也就是说,1米的标准长度单位比规定长度短oo2毫米。

着名科普作家肯·奥尔德曾在《万物衡》杂志上披露,当麦尚回到巴黎时,他现自己的测量有误,因为他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测量不符。

这个错误造成的内疚让麦尚日夜不安,精神濒临崩溃。

为了改正错误,他又到野外测量,在测量的途中死于疟疾。

1799年,法国科学家根据测量结果制作了一根横截面为35x25的铂金棒,棒两端的距离定为1,交法国档案馆保管。

因此,这个铂金棒也被称为‘档案米’。

这是“米”

的最早定义。

1812年,法国颁布了“米制”

,并于1837年起在全国推行,使米制先在法国生根芽。

公制米一开始并没有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在英国眼中,公制依然是‘法国的公制’,因为它的标准再怎么说也是基于经过巴黎的经线测定的。

而且,英国这边的社会情况也并不是很支持在度量衡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