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故事新编 6(3 / 4)

加入书签

非走远路不可了。

搬了几回家,后来还是一样的结果。

而且新住处也逐渐的难找了起来,因为既要薇菜多,又要溪水近,这样的便当之处,在首阳山上实在也不可多得的。

叔齐怕伯夷年纪太大了,一不小心会中风,便竭力劝他安坐在家里,仍旧单是担任煮,让自己独自去采薇。

伯夷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从此就较为安闲自在,然而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他没事做,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沉默成了多话,便不免和孩子去搭讪,和樵夫去扳谈。

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

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

他遵父命,省得麻烦,逃走了。

不料老三也逃走了。

两人在路上遇见,便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

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

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

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

叔齐的预料也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

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

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

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

不过舆论还是好的方面多。

后来连小姐、太太,也有几个人来看了,回家去都摇头,说是“不好看”

,上了一个大当。

终于还引动了首阳村的第一等高人小丙君(27)。

他原是妲己的舅公的干女婿,做着祭酒(28),因为知道天命有归,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

可惜已在会师盟津的前几天,兵马事忙,来不及好好的安插,便留下他四十车货物和七百五十个奴婢,另外给予两顷首阳山下的肥田,叫他在村里研究八卦学。

他也喜欢弄文学,村中都是文盲,不懂得文学概论,气闷已久,便叫家丁打轿,找那两个老头子,谈谈文学去了;尤其是诗歌,因为他也是诗人,已经做好一本诗集子。

然而谈过之后,他一上轿就摇头,回了家,竟至于很有些气愤。

他以为那两个家伙是谈不来诗歌的。

第一、是穷:谋生之不暇,怎么做得出好诗?第二、是“有所为”

,失了诗的“敦厚”

;第三、是有议论,失了诗的“温柔”

(29)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通体都是矛盾。

于是他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0),难道他们在吃的薇,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这时候,伯夷和叔齐也在一天一天的瘦下去了。

这并非为了忙于应酬,因为参观者倒在逐渐的减少。

所苦的是薇菜也已经逐渐的减少,每天要找一捧,总得费许多力,走许多路。

然而祸不单行。

掉在井里面的时候,上面偏又来了一块大石头。

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不容易找,所以这午餐已在下午了。

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先前是没有见过的,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

“您吃饭吗?”

她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