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市场应对,稳定客户群体(2 / 2)
打断,只在关键节点提问。每当某人发言时语气迟疑,她便悄然凝视其双眼,捕捉那些未说出口的顾虑。
有人担心品牌形象会被低价策略拉低,她便反问:“你觉得客户更在意面子,还是解决问题的速度?”
有人质疑回访效率太低,她提醒:“一个真实的负面反馈,抵得上一百次内部推演。”
还有人提议加大广告投放,她否决:“现在打宣传战等于替对手引流。我们不做对比,不提名字,只强化自己的优势——稳定、可靠、随时在场。”
会议结束前,林晚最后强调:“这不是短期促销,是信任保卫战。每一个留下来的人,都是我们反击的支点。”
通讯面板逐一熄灭,大厅重新安静下来。她靠在椅背上,手指轻揉太阳穴。刚才连续两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精神负担明显加重,视线边缘有些发黑,但她没停下。
主控屏左侧滚动着优惠发放实时数据:三分钟内,已有两千多名老客户领取了专属服务包。右侧则是首批回访问卷的摘要流,一条条关键词自动归类——“充电时间长”“语音识别不准”“找不到售后入口”。
她逐条查看,在“找不到售后入口”这条标记了星号。
新产品主打智能交互,却忽略了基础服务通道的设计。这是个漏洞,也是突破口。
她调出城南工业区的地图,目光落在几处供电异常的厂房位置。调查小组还没传来消息,但物流线程已经开始输出新线索。恒通中转的账户流水显示,过去一周有三笔大额转账来自离岸支付平台,收款方关联了一家注册在郊区的空壳公司。
她正准备进一步追踪资金路径,平板突然震动。
一条系统提示跳出来:
“R-0037提交成功”
“用户类型:价格敏感型转移者”
“反馈内容:机器反应是快,但每次推荐的东西都不是我真正想买的。它好像知道我会选什么,可我不知道它怎么知道的。”
林晚的手指停在屏幕上。
这句话和科研团队提到的“行为偏好学习”完全吻合。
对方不是在优化产品,是在训练用户。
她立刻调出该用户的消费画像:三十岁女性,自由职业者,过去两年累计购买联盟产品十七次,平均复购周期四个月,从未参与过任何促销活动。
这样一个习惯稳定的客户,竟然在新品上线两周内就完成了转移。
说明吸引力足够强,但体验并未完全满足预期。
她迅速在回访名单中加急标注这一例,并设置自动提醒:一旦该用户再次登录APP,立即触发专属客服接入流程。
然后,她将这份问卷单独导出,加密后归入X-0982文件夹。
主控台另一侧,市场团队发来最新简报:首轮优惠活动上线两小时,老客户活跃度回升百分之十八,流失率下降五个百分点。
不算惊人,但趋势向好。
她喝了口凉透的茶,重新打开客户分层模型界面。
下一步,要把那些徘徊在边缘的用户一个个拉回来。
她的手指刚触到键盘,屏幕右上角忽然弹出一条紧急通讯请求。
来源是调查小组代号T-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