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一切都是天子的恩德,只不过是借着我的手来施恩!(3 / 6)

加入书签

;天子或许欣赏辛评的才干,但绝不会因此改变对张延的处置。

    “张冀州之事,恐难有转圜余地。”赵俨看向张范,他与张范交情不错,但这件事并不是他能参与的,与其被张范误以为他也是见河内张氏没落而敬而远之的无情无义之辈,不如直言点明其中利害,道,“无论是国家对此事的震怒,还是为了平息冀州籍朝臣的怨愤,都不可能轻饶张冀州。”

    赵俨顿了顿,加重语气,道:“况且,今日城池陷落,冀州百姓惨遭荼毒,若从轻发落张冀州,他日必然有人以此为例而懈怠王事!尤其并、幽二州,乃未来北伐鲜卑要冲,届时谁还会尽心竭力?”

    郭嘉略带讶异地看了赵俨一眼,这位同乡平日不显山露水,见解却如此透彻,句句切中要害。

    张延罪责虽重,按旧例却未必是死罪,若按照以往的流程,那就是罢官夺职,几年后再起复。

    但关键在于,他不该在朝廷休养生息、为北伐积蓄力量的当口,犯下如此大错!

    你一个身处太平腹地的冀州刺史,竟让黑山贼坐大成患,遭此大劫,郡国兵死伤惨重。

    这让直面鲜卑威胁的并、幽二州官员如何自处?

    哦,原来出了事顶多丢官几年后复起?那还有什么可惧!

    现在的鲜卑坐大,还不是太上皇时期北伐不利的那些臧旻等人酿出的祸患?

    鲜卑之患的借口,可比张延充分百倍!

    “那……‘八议’呢?”一旁的糜竺忽然想起前些日子书中看过的“八议”,依稀记得“八议”是可减免死罪。

    然而糜竺话音方落,救父心切的张昭已然对他怒目而视,厉声喝道:“贼子安敢辱吾父!”

    糜竺顿时手足无措,他虽年长于这些士族出身的太学生,但出身商贾之家,在学识见识上远有不及,一时窘迫难当。

    张范见状,立刻按住张昭的肩膀,温言道:“子仲非是此意,莫要怪罪他。”

    辛毗也看出糜竺是只知道“八议”的表象,不知其内里,并非存心侮辱,连忙解释道:“八议只可酌情减罪,未必能免死。况且倚仗‘八议’免罪,对我等士人是莫大的羞辱。”

    但是按照不成文的“八议”论处,张延其实也不是不能保住一条性命。

    八议者,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也。

    有资格被纳入八议考量范围的,也就是皇亲、故旧、贤臣、能吏、功臣(包括功臣后人)、权贵(三公九卿)、勤臣、前朝后裔这八种人。

    八议也并非是免罪,而是从轻发落,但若是所犯罪责过重,也难逃一死,有时甚至是不给予减免罪责,而是给予一份体面,即“刑不上大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