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熙河棉庄经济的运作。(5 / 7)

加入书签

元丰八年的下半年开垦出五百亩,并雇佣十几个工人。

    所以,亲爱的读者,换你是熙河的某个豪强,你会不动心吗?

    是,元祐元年春天,熙河路的棉花播种面积,只在5万亩到六万亩之间,哪怕后来紧急加种、补种了一部分土地,种植面积也不会超过十万亩。

    但在整个元祐元年,熙河各州的汉、蕃豪族都在疯狂开垦土地,并利用时代的红利,大量雇工。

    他们不仅仅将熙河路的大量劳动力变成了棉庄的雇工。

    还把手伸向了吐蕃、横山羌部、党项。

    还呼朋唤友,连拐带骗,甚至直接下场劫掠人口。

    而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没有种棉花,种的是大豆、苜蓿、青稞、小麦、燕麦、粟米。

    熙河的土地贫瘠,产量远不如内郡。

    但,还是那句话,汇率差导致了巨大的套利空间。

    在主角故意放纵和纵容下,熙河本路,现在每开垦一块荒地,无论种什么,在经济上都是盈利的。

    元丰七年,北宋开封物价如下:粳米每斗100文,绿豆每斗78文,小麦(未磨)每斗54文。

    而熙河本地,以每亩产出两石粟、麦、青稞或者一石半豆类来算。

    其产出是这样的——每亩粟、麦产值1000-1500文,豆类产值1200-1300文左右。

    成本呢?

    土地成本,约等于没有。

    人力成本,一个雇工一个月五百个铁钱,一年六千个铁钱,按照10比1的汇率算。

    这个雇工实际上只有600文每年的成本。

    当然,雇主要提供食宿。

    可食宿成本能有多少?

    书里也多次说过了。撑死了,一个雇工一年在棉庄食宿和衣料上所用,也就是3-5贯铜钱。

    就这,这个雇主肯定是良心雇主。

    比如王大斧这样的好人。

    实际上,没有良心的雇主,是可以极限压榨雇工,让雇工们自己去挖野菜,再随便给他们点盐巴、米麦,凑合着吃,饿不死就行。

    衣服直接让他们穿到烂!

    古人的道德底线,是很低的。

    当然,还得算上一些农具成本什么的。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