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残灯犹照药庐春道脉潜随针影深(3 / 6)
;德者,非空言也,乃利民之德’。”
他翻开暗格底层的羊皮卷,上面道家“内丹图”
的“丹田”
位置,被墨家画成了“粮仓”
,旁注“身之丹田,犹国之仓廪,皆需充盈而不盈溢”
,字迹是用狼毫笔蘸着松烟墨写的,旁边还有用朱砂画的小圈,标注着“此句合道墨之理”
。
深夜的药庐突然晃动,桌案上的罗盘指针疯狂转动,铜壶滴漏的水流溅出,在地面汇成细小的溪流,顺着“阴阳鱼”
纹路流向药柜。
明轩稳住身形,现水流最终指向“当归”
抽屉,他拉开抽屉,里面的当归正在光,根茎的纹路组成“道墨同源”
四个字,根部的结疤处,竟嵌着半片竹简,写着“圣人之道,非独善其身,乃兼善天下——墨者注《道德经》”
,竹简边缘还残留着火烧的痕迹,显然是从焚书的火中抢救出来的。
“当归的药性,道家说‘补血活血’,暗合‘损有余而补不足’;墨家说‘归经如归城,需循经络’,恰似‘爱人需循其心’。”
灵枢拿起当归,根茎突然裂开,露出里面的青铜符,符的正面是“道法自然”
,字体飘逸;背面是“非攻兼爱”
,笔锋刚劲,中间用阴阳鱼纹连接,鱼眼处各有个小孔,恰好能穿绳佩戴。
“这是两派传人的‘同心符’,遇危难时,道家捏‘无为’诀,墨家念‘兼爱’咒,符会自动合体,这便是思想相融的力量。”
墨羽突然现,石塔的灯光在雪地上组成阵图,与药庐的地基轮廓完全吻合。
他用青铜药杵丈量阵纹的间距,恰好是墨家“五寸为度”
的标准,而阵纹的走向,却遵循着道家“左旋为阳,右旋为阴”
的规则。
“这是‘阴阳均平阵’,道家布阳阵,取‘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墨家布阴阵,用‘人之道,利人者人必利之’。”
少年的青铜药杵在地上划出阵纹,“您看阵眼的位置,正好对着药炉,炉里的药渣正在组成‘守心’二字,左边是‘虚极静笃’的道心,右边是‘兴利除害’的墨心——原来我们一直住在两派哲学的阵眼上。”
此时,石塔的大门突然打开,厚重的石门出“嘎吱”
的声响,里面飞出无数竹简,在空中组成“医道传承”
四个大字。
明轩认出其中一卷是《墨子?兼爱》,却在结尾处现了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字迹是用墨家“漆书”
技法写的,漆黑亮;另一卷《道德经》的空白处,有人用墨家的“矩”
形符号画满了穴位图,每个穴位旁都写着“治此穴如守此城,利一身如利天下”
,墨迹中还混着草药的汁液,散着淡淡的苦味。
灵枢望着空中的竹简,突然明白师父临终前说的“道墨互转”
是什么意思:道家的“无为”
不是不作为,是如墨家“非攻”
般的守中;墨家的“兼爱”
不是滥爱,是如道家“博爱”
般的自然。
他将青铜针抛向空中,针身在空中旋转,画出道家的圆(象征自然)与墨家的方(象征规矩),最终合成个完美的“中”
字,恰似两家思想的平衡点。
针尖落下时,正好扎在木人的心口“膻中穴”
,那里刻着“仁”
字,是道墨二家共同推崇的核心。
药庐外的钟鸣突然急促起来,三长两短的节奏带着警示意味,石塔的灯光开始闪烁,像是风中残烛。
墨羽指着雪地上的阵图,有处阴阵的墨痕正在变淡,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