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童蒙针影护芽生稚子药香续脉长(2 / 6)
“稚阳井”
别有洞天。
井栏雕刻道家八卦,井底铺着墨家“滤水铜网”
,网眼细如丝却能让泉水畅流。
井水酸碱度竟随孩童笑声变化:朗声大笑则偏碱(助肝气生),啼哭不止则偏酸(助肺气收敛)。
“《本草纲目》说‘井水甘平,解小儿热’,”
他用墨家“试水石”
搅动井水,石块在顽童药汤里化作朱红“囍”
字,“这井是唐代墨家‘儿科医工’所凿,井底连通终南山‘温泉脉’,故能‘冬暖夏凉’,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育儿之道暗合。”
深夜的育苗堂突然飘起“鬼雨”
,雨滴落在青石桌上,竟凝成“玄冥”
二字。
有个扎冲天辫的孩童突然抽搐,口中吐出带泡沫的涎水,涎里裹着片干枯的“夜啼草”
——正是《本草纲目》记载的“致惊植物”
。
“是‘童魅症’!”
灵枢疾步上前按住患儿“人中穴”
,第七针在“百会穴”
上方寸许悬停,针尖暖芒与堂中“长命灯”
的光晕形成旋涡,“《肘后备急方》说‘小儿中恶,卒死不知人’,实则是邪气趁孩童‘稚阳未充’而入。”
他向墨羽颔,“取墨家‘防惊网’来。”
那网眼大小恰好过滤“夜啼草”
毒素,却能让“薄荷气”
畅行无阻。
智空禅师的念珠突然在患儿胸前组成“三星阵”
,每颗紫檀珠都精准对应儿科要穴:“印堂”
(安神定惊)、“内关”
(宽胸止搐)、“涌泉”
(固本培元)。
“《金刚经》说‘应如是生清净心’,”
老禅师转动念珠,珠串碰撞声在患儿耳中化作《三字经》童谣,“小儿的‘心’最易被‘惊恐’所扰,这‘童魅症’便是‘夜啼’与‘外邪’勾结所致。”
他指念珠转,“已从‘疾转’成‘徐行’,说明患儿‘心神’正在归位——就像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里说的‘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安神即能祛邪。”
患儿的哭声渐渐化作咯咯笑声,眉心青筋舒展的弧度,竟与堂中“长命锁”
的纹路舒展完全同步。
有个穿红肚兜的顽童突然指着窗外,雨幕中浮现出无数“小影子”
,每个影子都举着片“夜啼草”
,却在靠近育苗堂时被金光弹开——那是孩子们白天用鹅卵石拼的“大医精诚”
四字,每个笔画都藏着颗“稚阳丹”
,正是《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记载的“安神丸”
原料,此刻在雨中泛着温润光泽。
墨羽的机关画笔在雨地上画出“童欢图”
:左侧是道家“寿星抱婴”
,右侧是墨家“工匠叫童”
,中间用朱砂写着“童心即道心”
。
“你们看这寿星拐杖,”
少年指着杖头“麒麟”
机关,“麟角弧度符合《考工记》‘圆者中规’,角尖小孔会喷出‘金银花露’,专治小儿‘热疹’——就像陈文中在《小儿病源方论》里说的‘小儿病者,非外感风寒,即内伤乳食’,墨家的‘器’与道家的‘法’,本就是儿科双璧。”
可当他想用尺身测量“麒麟角”
长度时,尺身却被突然亮起的“长命灯”
弹开,灯影中浮现个模糊黑影,正往孩子们的药粥里投东西。
“《小儿药证直诀》说‘小儿用药,贵乎审慎’,”
灵枢的声音穿透雨幕,第七针暖芒化作利剑
↑返回顶部↑